学习黄志丽事迹
做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
事业发展与交往联络部 陆芳红
黄志丽是漳州一名民事审判庭普通法官,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十多年,审结的民事案件5000多例上诉率不到3%,息诉率达99%,无一发回重审,无一撤销改判,无一申诉信访,无一投诉举报,成为人民依赖的法官。黄志丽同志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荣立一等功,是什么让她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是什么让她做到了“百姓知心法官”?一场黄志丽先进事迹报告会让我得到了答案,也让我深深地被她的事迹所感动。
6名报告团成员有黄志丽本人、法院领导、书记员,有社区主任,有报社记者,还有普通的社区居民。随着报告团成员的逐个发言,渐渐地我看清了黄志丽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事业轨迹。
她始终把司法为民的理念贯彻在执法办案全过程,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立足民事审判岗位,不遗余力维护当事群众合法权益,满腔热情为群众解烦忧,她为化解矛盾纠纷,为解决群众诉求不辞辛苦,日夜奔波,为扶贫济困倾情相助,用爱诠释了法律的庄严和温暖,以一颗爱民为民之心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她依托“黄志丽工作室”把法庭搬到了群众家门口,总结出了一套“黄志丽工作法”,让每个群众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承担责任,平等地受到保护,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她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了“调查研究贯穿始终,亲和调解贯穿始终,释法析理贯穿始终”,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报告会结束了,我认真梳理了黄志丽同志的先进事迹,也认真思考着我应当向她学什么。
我要学习她忠诚履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保持一身正气,肩扛公平正义,在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要学习她爱岗敬业,善做善成的进取精神,坚持以事业为重,勤勉敬业,乐于奉献,积极进取,争创一流。坚持改革创新,善于从小处着手,细处着眼,提高工作效率,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我要学习她严于律已,清政廉洁的优良作风,说情送礼坚决予以拒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做人、用权、处事、交友的底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我是一名红十字工作者,同时也是基层党支部书记,黄志丽同志就是我的榜样,她的精神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追求,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以人民的利益为重,那么有什么事业不能成功,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党的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黄志丽式的好干部,才能得到人民拥护和立于不败之地。就象省委常委、政法委苏增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就是要培养千千万万个黄志丽这样的为民务实的党的干部,努力实现我省超越发展,为建成百姓富生态美的美好福建而奋斗”。
担当与责任
赈济救护部 刘晓东
让我感到十分震惊的是,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省十佳法官”的明星法官黄志丽,竟然是文秘专业出生。然而,怀揣着“侠女梦”,立志成为匡扶正义的她不断学习,在中国政法大学等多所院校研修法学。为了调解日常纠纷,还主动学习心理咨询师课程,考取婚姻分析师,自学了医学、建筑学、社会学等,并在实践中将专业所学付诸实践,坚持司法公正,维护公平正义。这份坚持与敬业着实让我感动。
几位同志也在会上也分享了经典的例子,从中,我看到她一心为民,定纷止争,坚持调解优先,尽量将矛盾化解在庭外。解决一件件法律纠纷,亲力亲为,刨根问底,了解案件的根源、诉讼的目的,一步步解开民众的心结。用多年法务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剥洋葱”办案法,为民解惑。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证明,法律是冰冷的,而审判应当是有温度的。用真心帮助老百姓解决矛盾,让司法真正扎根基层,让法律更有生命力。也正是有这样子的态度,从事民事审判工作11年来,先后审结民商事案件5000余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撤销改判,无一申诉信访,无一投诉举报。
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黄志丽同志对法官这一职务的认识:“法官不仅要让群众看得见公正,还要让群众看得懂公正,只有通过释法析理,亲和调解,才能让法官心中的公正化为公众相信的公正。”的确,只有取信于民,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健全社会制度。黄志丽十几年来一直践行着这样的理念,始终恪守作为一名法官所应承担的责任,以人为本,用真诚温暖人心。立足岗位,忠于职守,敬业奉献,奋发有为,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她在会上表现出的对宪法法律和公平正义的信仰与追求,始终感染着我。她把公正司法作为工作的生命线,以一颗公心端稳天平。握牢法槌,严格依法秉公办案,不偏不倚,不徇私情,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想,她本身已经很好地诠释了法官存在的意义,维护了法律所该发挥的作用和应有的尊严权威。
通过这次学习报告会,我受益良多。在一个不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许多看似平凡的小事,却铸就了不平凡的黄志丽。她对法律公正的坚持,对民众诉求的关切,对自身能力的要求,对审判公平的追求,都让人刻骨铭心,无愧于“最美基层法官”的称号。无论自身是在什么样的岗位上,每个人都应该贴近群众,满足群众的需求,并保持自身正直如山,善良如水,维护社会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