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星期三05版 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本报经济文教部与省红十字会水上安全救生志愿服务总队在乐众创想网站(www.zoomlele.com)联合发起汇聚爱心,为闽江沿岸设置救生杆众筹活动已认筹56450元,超额完成5万元的认筹目标。目前,发起方已经完成了救生杆原材料采购,进入制作阶段。
福州本土上市企业鼎力支持,寿山乡叶洋村村民辛苦采伐,福州交巡警总队特批通行证,35天的众筹背后其实有很多的故事。
水救队队员和寿山乡叶洋村农民上山选竹。 游庆辉 摄
叶洋村农民将竹子装车。 施辰静 摄
水救队队员在给竹子定长。魏勇生 摄
本土上市企业认筹3万元
拳拳爱心汇聚,认筹参与者既有个人也有企业,认筹额从50元到3万元不等。
其中最大的一笔3万元认筹来自福建福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福日电子党委书记、监事会主席李震表示,资助公益项目,是福日电子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公司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此次认筹闽江爱心救生杆,是认可该公益项目对于保障福州市民的人身安全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可操作性强。
该公益项目的形式创意很好,有这一根杆,可能拯救一条生命,能传递社会正能量。李震呼吁,希望项目的推进能够让社会大众意识到水上救生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建设保障市民水上安全的救生设施。
深山村民采伐千根竹子
4月25日,在牛毛般的春雨中,货车沿着山路辗转半个多小时来到福州市寿山乡叶洋村。
这个藏在郊区深山的小山村环境清幽,遍布竹林,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村里的老人经常扛上几根竹子,步行近5公里才能到达寿山乡,再搭乘班车下山,沿途叫卖。叶洋村村支书詹礼银告诉记者:路途辗转辛苦,花费不少,一天辛苦下来销路也不好,因此村里的竹子很多卖不出去。像这次供货的5户人家都是村里的困难户,其中还有一家是特困户。
与叶洋村的结缘源于4月初,在众筹额超过一半后,物色适合做救生杆的原材料成为当务之急。得知叶洋村有大面积竹林后,记者和水救队队员们实地考察了竹林,经过测量和讨论,确定了救生杆原材料的规格标准——长度5-6米,最粗直径为5厘米左右的竹子。
对于使用竹子制作救生杆,省红十字会水上救生志愿服务总队魏勇生队长这样解释道:因为竹篙韧性较好,也容易抓握,套上热缩管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延长救生杆的使用期限。
尽管现在春季正在出笋,不是采伐竹子的最佳时节,但是叶洋村的村民们得知救生杆的用途,以实际行动给予支持,每根价格仅为9元。
原定的10天采集期被顺延了一周,参与供货的村民跑遍村子周围的竹山,寻找符合规格标准的竹子。削掉竹枝,用竹篾10根一捆地扎好,詹书记和村里的老支书监督着整个过程,因为我们希望把事情做好,这是用来救人的。
村民陈亨成告诉记者,他们夫妇俩最远走了5公里的山路,到山坳里砍竹子,再手拉肩扛地运回村里。山上路不好,只有1米宽,还得边走边砍草开路。我们夫妻俩一趟只能运10根,一天2-3趟地慢慢背回了两百多根竹子。
10根一捆的竹子村民们还热心帮忙装上车,忙了一上午甚至连午饭都顾不上吃。
后续进展仍然需要您的参与
为了做到全程的公开透明,省红十字会水救队专门开设了救生杆公益众筹群(群号330866814),欢迎所有参与众筹者加入。我们希望您不仅仅是在资金上的支持,更希望您能加入项目的整体运作中来。本次项目的所有资金使用与项目进度,我们都将在群里公示。
4月26日,水救队15名志愿者加班加点,完成了竹子的定长截尾、整理、打磨、抛光和清洗。现在,竹子放在库房进行晾晒控水。本报将继续跟踪项目进展,及时向社会发布信息,欢迎公众监督。下一步在救生杆制作与摆放方面,大家有什么好建议,欢迎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