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言
6月26日,人民网发表评论《郭美美是一只怎样有背景的妖怪?》,再次对红十字会和郭美美所谓的扑朔迷离内幕发问,文中称就像西游记里‘有背景的妖怪都被带走了’一样,人所周知郭美美是只妖怪,但她就是没有被打倒,反而愈加高调和狂妄,让公众的‘郭美美猜想’飘散于舆论的风中,久久无处安身。这不禁让人疑惑:作者是在丑化郭美美呢,还是在神化郭美美?两年来,郭美美已经被不断放大再放大,到今天成了出神入化的白骨精。
其实,郭美美就是一粒老鼠屎。有一天,这粒老鼠屎掉进了红十字会为食不果腹者熬制稀饭的锅里,如果及时舀出,大部分稀饭仍可充饥。可惜的是围观者没有采取果断而理性的措施拯救这锅稀饭,而是停留在追问老鼠屎的来源、老鼠屎与红十字会的关系、老鼠屎的深厚背景上,甚至演绎出老鼠屎种种神通广大、魔力无边的离奇故事。老鼠屎在围观中融化、在质疑中发酵、在放大中弥散直至被神化,最终留给饥饿者的是一锅臭粥,带给社会的是一股毒气。
郭美美事件早在两年前就经权威部门调查并且向社会公布了调查结论;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人士透露,总会当时就以滥用红十字名称,损害红十字会名誉为由,向北京市东城区法院起诉了郭美美,但因法律依据不足未被立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广受公众质疑的同时又遭遇了维权的尴尬。应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公众的猜想。然而猜想归猜想,被称为反腐利器的网络和微博,此后并没有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和证据,推翻调查结论或证明红十字会存在腐败问题。尽管自证、旁证都很清楚,明眼人也知道红十字会纯属躺着中枪,但在网络时代猜想必然有罪推定,谣言瞬间重复万遍,网络和媒体不由分说地把老鼠屎与红十字会绑定,让郭美美成为红十字会的黑色标签,红十字会不断被妖魔化。
两年来,这粒老鼠屎被不断放大。L教授在采访郭美美母女时肉麻地宣称对于中国未来慈善事业的改革或者民营化,你(郭美美)其实是一个最大的推手;在一档关于奢侈品消费话题的电视节目上,一位曾因郭美美炫富而对红十字会大加挞伐的微博名人,不无谄媚地对郭美美说美美让我们认清了红十字会的真面目。此后,网络和媒体把郭美美捧为明星的闹剧也纷纷登场:有的为其颁发年度网络红人奖;有的报刊推出采访郭美美专刊;有的邀请其举办演唱会、为奢侈品代言;有的网民将其与赵红霞、二奶并称为反腐英雄。为了证明其在反腐上的威力,网络上反复散布郭美美微博只要敢动我一根毫毛,我立即公布红十会很多不为人知的贪污内幕和所谓17.2G性爱视频的虚假段子,引来更多的扩散,以讹传讹,乌烟瘴气。
无耻是无耻者的通行证。在网络和媒体一些人是非不分地吹捧蛊惑下,郭美美与其他网络红人一样,更加恬不知耻地大秀特秀自己的奢华生活,每一次都被网络和媒体不惜笔墨地深入挖掘、传播、放大甚至添油加醋地加以演绎,屡屡荣登网络点击量榜首,其评论都无一例外地把矛头对准红十字会,用放大了的老鼠屎再把红十字会从头到脚污损一遍。一粒严重伤害了人们慈善热情、损害了慈善事业的老鼠屎成为一些人追捧的明星,也成为另外一些人抹黑红十字会的赃蛋。难怪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官员都感到不可思议,坦陈这种事情在国外不可能发生。
放大老鼠屎对谁有利?时至今日,我们不妨回望一下寻求答案。作为当事人,郭美美无疑赚足了人气,白岩松说得好她只要红,不要红十字会,在继续进军娱乐圈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四处亮相,据说代言奢侈品的价格高达百万;这其中为其炒作的团队商业利益自然跟着上涨。媒体、网络和微博名人跟进也赢得了大量的受众和粉丝;公知砖家们也籍此获得较高曝光率声名显赫;无名小卒则以向红会发难方式一炮走红。民间公益组织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是一种趋势。
以上都是显而易见的表面现象,更大的获利者却深藏不露,只有他们自己偷着乐。遭遇郭美美事件重创的中国红十字会顺应公众期待,展开了自身一系列改革,以期涅槃重生,然而,舆论不依不饶,继续穷追猛打。这是何意?4月26日,正当中国红十字会埋头芦山地震救援的紧急时刻,南方某都市报再次发表社论称越靠近政府的红会也意味着越远离公众,要赢回公信力也将变得更加艰难。至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公知砖家们为什么总拿体制、行政化说事、总是热衷于放大老鼠屎抹黑红十字会了,在他们看来,因为红会和政府靠得太近。
无论是故意放大还是无意放大,也无论是用何种手法放大,老鼠屎终就是老鼠屎。同许多国内外的组织一样,中国红十字会不可能完美无缺,在处理郭美美事件乃至自身改革和管理等方面确有许多需要反思和改革的地方。但是用放大老鼠屎来抹黑红十字会、搅坏一锅粥的做法不可取,这最终伤害的是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体。有人想借此宣泄对政府和现行体制不满、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也打错了算盘。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红十字运动150年的历史表明,其奉行的人道主义使命和七项基本原则得到了全球187个国家的认同,是公认的普世价值;在世界各国即使是改朝换代,红十字运动也没有停滞过。各国红十字会推动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在本国实施,督促政府履行人道主义义务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取代性。在今天全球瞩目的中国,国际红十字运动期待中国红十字会更好地履行国内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公众应当以理性包容的心态和战略眼光支持中国红十字会加强自身改革,建设适应中国国情、民众期待和人道需求的强大红十字会。
放大老鼠屎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