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红十字会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FUJIAN BRANCH
当前位置: 业务工作>应急救护
业务工作
使用止血带常见并发症及预防
文章来源:救在身边时间:2021-03-30

1.止血带使用并发症


推荐意见:长时间使用止血带时可能会发生永久性神经损伤、肌肉损伤、溶解或坏死等并发症。应尽可能减少止血带使用时间。


止血带压力设置不足可导致肢体被动性出血,压力过大时则引起神经损伤,出现肢体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低血压伤员在液体复苏前使用止血带,出血容易停止,但充分液体复苏至较高的收缩压时,仍可能重新出血。损伤控制性复苏及时效救治原则有助于避免血压过高引起的出血。连续使用止血带没有发生并发症的平均时间是78 min,但在实际使用时,也应该把握尽可能"使用时间短"的原则。


即使正确使用止血带一段时间后,伤员也会出现肢体局部疼痛不适、压迫感、烦躁不安、出冷汗以及血压升高等症状,临床上最常见止血带造成的神经损伤是桡神经损伤,表现为肢体麻痹或活动障碍,受损神经支配区域对痛、热、冷及压力的感觉降低或丧失,肢体遵嘱运动迟缓或丧失等。


通常止血带使用不超过30 min时一般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研究表明,使用止血带2 min时,肢体局部毛细血管内压上升、组织缺氧、血管内液与组织液交流增加;超过8 min时,细胞内氧分压下降为零,出现无氧代谢;30~60 min时,细胞内广泛酸中毒,肌红蛋白、细胞内酶和钾离子释放;超过60 min时,可能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2~3 h时,组织间质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小血管充血,肌肉收缩力减退,可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肌肉损伤(包括挛缩、横纹肌溶解和室间隔综合征),血管损伤和皮肤坏死。因此,临床上使用止血带时应权衡利弊,减少止血带并发症的方法是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


2.松开止血带后并发症


推荐意见:预防止血带休克。


止血带休克是指肢体缺血-再灌注一段时间后,出现血压进行性降低的全身性反应。临床表现不一,轻症主要表现为血压稍有降低、脉搏增快,经机体自身代偿后多无自觉症状;重症表现为血压急剧降低、脉搏细速、呼吸增快、肢端发冷以及口唇青紫,甚至神志精神症状。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机体质量要脏器有效循环灌注压不足导致内环境紊乱所致。另外,长时间使用止血带后肢体远端组织缺血缺氧,产生大量组胺类毒素,如突然撤除止血带时,短时间内引发循环血容量的重新分布;毒素吸收诱发休克,导致急性肾衰竭。


止血带休克预防措施:

①尽量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

②放松止血带前充分补充血容量;

③应缓慢松开止血带,避免快速松开止血带。


止血带休克救治措施:

①快速补液扩容,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②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由于肌肉缺血致细胞损伤、坏死以及肌红蛋白入血所致,临床按照急性肾功能衰竭救治措施进行救治。


地址:福州市湖东路199号外经贸广场三层   电子邮箱:fujianredcross@126.com   电话:0591-87763350   传真:0591-8776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