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红十字会 RED CROSS SOCIETY OF CHINA FUJIAN BRANCH
当前位置: 业务工作>应急救护
业务工作
止血带的使用流程与方法
文章来源:救在身边时间:2021-03-28

1.严格掌握止血带使用适应证


在对肢体出血进行直接包扎或加压包扎止血失败时,以及客观因素导致不能直接压迫肢体止血时,应立即使用止血带。


2.选择合适的止血带


推荐意见:根据使用目的、部位和伤员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带,在院前急救时优先应用旋压式止血带,院内急救优先使用充气式止血带。


应选择按照行业标准生产的带绞杆和自黏贴的制式止血带或气压式止血带,这两类止血带经证实是能够有效阻断动脉血流的止血带。宽止血带和皮肤接触的面积大,施以较小的压力即可产生彻底止血效果,同时并发症较少。有临床研究认为:止血带最佳宽度是10~15 cm。禁止使用狭窄的、有弹性的止血带。作为临床上使用的橡皮条,实际是作为取静脉血使用,因其细窄且有弹性,无法用于阻断动脉血流,不作为止血带使用。


止血带宽窄度选择时,掌握"宁宽勿窄"的原则,在止住血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宽的止血带。


3.使用前检查止血带情况


推荐意见:针对气压止血带,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管路是否密封良好,绑扎束带是否平整,以避免使用过程中因漏气更换充气囊延误对伤员的救治。


4.确定绑扎位置


推荐意见:上肢出血,止血带应绑扎于上臂中上三分之一处;下肢出血,止血带绑扎于大腿的近腹股沟处;止血带应避免置于前臂、小腿、肘关节、膝关节或被刺穿的部位。


院前急救、野外急救以及战场环境下的急救把握"高而紧"的原则,高:上肢尽量靠近腋下,下肢尽量靠近腹股沟;紧:止血必须彻底。


止血带不能直接绑扎于伤员前臂和小腿,这些部位因为难以施加足够的压力达到止血的作用,使用止血带时不仅起不到有效止血作用,还会因压力不足仅阻断了静脉回流而动脉血流并没有阻断,以至于造成"放血效应"加重失血;同时还会导致相关神经损伤。


5.绑扎方法


推荐意见:院前急救时,应快速使用止血带,至出血终止。院内使用时,可先将患肢稍抬高,尽量促使静脉回流,然后快速用纱布衬垫,缚扎止血带,然后再在其上用绷带环扎以确切加固。


院前紧急急救时,可将裤脚或袖口卷起,铺平整,避免皱折,然后将止血带绑扎在其上;如果没有衬垫、衣物,也可以紧贴皮肤直接使用止血带。院内使用止血带前应充分促使静脉回流,减少绑扎部位远端残留血液,然后以纱布或软布衬垫,减少绑扎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6.止血带有效的标准及压力设置


推荐意见:以恰好能彻底止血为压力标准。紧急时可使用统一标准的制式止血带;如果时间允许,应根据伤员体质差异、肢体周径、年龄、收缩压和止血带宽度个体化选择止血带压力。


由于肢体循环存在动脉泵血和静脉回流的环路,要求施加压力时既不能过小,也不可过大,应以"有效"为原则,即:以刚好能使创面出血停止为宜。合理的压力是控制出血所需的最小压力,亦即肢体阻断压力(limb occlusion pressure, LOP),与止血带袖带宽度直接相关。研究表明,上肢压力设置高于收缩压70 mmHg,下肢压力设置高于收缩压100 mmHg,既可达到压迫动脉而止血的目的,又不会损伤神经。使用时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动态、反复评估止血带使用效果,动态调整止血带压力。消瘦的伤员止血带压力可稍低,肥胖者、肌肉发达者可适当增加。


7.时间设置


推荐意见:院前及院内急救时,尽可能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间,最长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 h。但如果客观情况无法到医院救治或者无替代止血办法,则在得到正规救援前不解除止血带。一旦使用止血带,均应尽快将伤员送至医院得到正规救治。

应坚持科学、合理原则设置止血带使用时间。目前国内外对止血带使用时间没有确切的界限,没有绝对安全的止血带使用时间"标准",但最长时间不应超过2 h。低温或可延长止血带使用时间。高原环境下肢体对止血带缺血耐受能力显著降低,止血带使用时间应相应缩短。


8.去除止血带标准及要求


推荐意见:院前急救时,止血带一旦使用则不建议松开,除非得到可以替代的彻底止血的救治。院内急救松开止血带前应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予以输液、输血,并备有有效的可替代止血带的止血器材、止血方法;松开时应原位保留止血带,缓慢降低止血带压力;如松开后仍有不可控制的活动性出血,可立即再次使用止血带并不再打开直至得到手术救治。


具体操作需要视病情灵活掌握,原则是在伤员在全身有效循环得到一定的恢复,生命体征稳定,预评估恢复肢体远端血液循环不会引起患者的生命体征受到严重影响的前提下,再放开止血带。上止血带要快速,松止血带时要缓慢。放开同时,应适度加强其他止血方法的替代使用,避免血液丢失过多。院前急救时,在无法将患者送到医院得到正规救治前,为保住生命,止血带可以不解开。


如伤员双侧肢体同时使用止血带时,不可同时松开,以免因松开过快而引起血压急剧降低等不良反应。双侧肢体止血带去除的正确做法是,先缓慢松开一侧止血带,压力下降至一半时暂停1~2 min,然后再逐渐完全松开,监测基本生命体征心率、血压等3~5 min,平稳后,再松开另一侧肢体止血带。如伤员需要更换止血带,应首先绑扎新止血带,之后再放松第一根止血带,并将新止血带紧贴放置在绑扎止血带的近心侧。


以下情况禁止松开止血带:预计无法对松开止血带造成的出血进行有效止血;使用止血带时间已经超过6 h;患者休克;肢体离断。


9.做好使用记录


推荐意见:止血带使用人员应及时准确记录止血带使用起始时间、患者不适主诉、血压动态变化、充气压力、松开放气时间以及松开止血带后肢体血运情况等,并做好向后续专业医疗人员交接工作。


为便于掌握使用时间及交接,各急救中心、急救单位和人员,可以使用标准化的止血带使用及交接单,交接单上应有起始使用时间、交接签名等设计。


10.镇痛


使用止血带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局部严重痛觉。无条件止痛时,应明确告知"保命需要忍受疼痛",让伤员明白必须在忍受疼痛的情况下使用止血带。有足够医疗条件时应给予伤员充足的止痛药物,止痛药物包括吗啡类和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但应警惕止痛可能掩盖伤员整体伤情的可能。止痛后仍需要密切观察伤员整体伤情以及止血带远端肢体血供、活动以及感觉等情况。


11.注意事项


(1)院前急救时,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接触皮肤使用止血带,不必放置衬垫;

(2)院内使用止血带时应放置衬垫保护皮肤;

(3)充分暴露止血带使用部位,观察肢体末端血液循环;

(4)注意观察伤员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局部皮温及出血等情况;

(5)观察伤员有无躁动不安、面色苍白、出汗、脉搏细速以及疼痛等异常不适;

(6)针对上述及其他表现的异常情况,须检查止血带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查找原因并给予恰当镇痛、补液、抗休克等积极处置。



地址:福州市湖东路199号外经贸广场三层   电子邮箱:fujianredcross@126.com   电话:0591-87763350   传真:0591-87763351